为落实团中央联合教育部下发的《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》,按照《学校共青团改革评价实施方案》要求,接受广大师生监督,现将我校截至2021年11月共青团改革情况公开如下。
一、改革自评表
见附件1: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改革评价备案表备案表
二、政治教育机制
目前,全校共有团支部116个,今年组织化党史学习教育覆盖率100%,团支部平均理论学习次数6次。已组织开展的校级理论学习有: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学习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专题学习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专题学习、改革开放专题学习、习近平总书记“七一”重要讲话精神学习、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活动。
团组织规范程序推优入党比例达100%,2021年经团组织规范程序推优入党共89人。印发了校内团组织推优入党制度文件。(附件2:《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员推优入党实施办法(试行)》)
开办了校院两级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”培训班,2021年校级“青马工程”学员共100人,院系级“青马工程”学员共263人。(附件3: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)
三、实践教育机制
2021年全校共有1300余名同学参与“三下乡”“返家乡”等社会实践活动,2000余名同学参与志愿服务,50名同学向社区(村)和青年之家报到。
学校团委与学生处、招生就业处等联合开展校园就业双选会2场,合计招聘单位百余家,提供招聘岗位3000余个;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(SYB),全年共开展创业培训17 期,合计培训510人次;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覆盖1200余人次;与原建档立卡和双困生开展团干结对帮扶工作,覆盖47名同学。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安徽省数字先进成图技术大赛、合肥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。学校建筑专业郑宇晴等3名学生荣获安徽省数字先进成图技术大赛二等奖,团委“七彩假期”志愿服务项目获合合肥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。
合肥滨湖职业学院将第二课堂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、培养学生能力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。制定了《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制度实施办法(试行)》。设立了“思想成长”、“实践实习”、“志愿公益”、“创新创业”、“文体活动”、“工作履历”、“技能特长”7个模块。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,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,提高大学生人文艺术素质、身心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,引导大学生“养成自觉、学会自理、建立自信、走向自强”。(附件3:《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制度实施办法(试行)》)
四、组织建设机制
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管理有4个学生组织:学生会、学生团体联合会、广播电台和大学生艺术传媒中心。
学生会: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全体学生的群众性组织,是在学校团委的具体指导下,以全心全意服务同学成长为宗旨的学生团体,是学校党政部门联系、团结、服务同学的桥梁和纽带。设有5个部门:办公室、纪检部、宣传部、文体部、实践部。
学生团体联合会:是由学校党委领导、校团委指导的管理全校学生社团的联合组织。主要职能包括服务社团、管理社团、活动审批、经费监督、协调沟通、帮助促进、考核评估和外联共进。包括主席团、办公室、组织部、宣传部、财务部及外联部六大部门。
广播电台:是在校党委领导下,由校团委直接管理的学生组织。电台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,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,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,节目制作定位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与社会之间的信息链接,努力做出贴近校园,贴近同学的高品位校园广播节目。电台现设三个部门,分别是播音部、编导部和技术部。
大学生艺术团:是由具有一定艺术专长和兴趣爱好的同学组成,具有一定层次和特色的全校性学生艺术团体。艺术团以"艺术灵动校园"为宗旨,以在校区推广高雅艺术,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,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为己任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,为每一个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。
学校第二次团员代表大会于2020年11月27日召开,本年度未召开校级团代会。
五、保障支持机制
校团委共有专职工作人员4个,挂职工作人员1个,兼职工作人员1个。
附校级团委干部名册(社团管理部门,以及分管学生会组织工作的校团委负责人和学生会秘书长需注明)
姓名 |
部门 |
职务及分工 |
政治 面貌 |
是否为专职团干部 |
李志鑫 |
团委 |
团委书记 学生会秘书长 |
中共党员 |
是 |
许峰 |
新媒体中心 |
团委副书记 |
中共党员 |
挂职 |
李佳欢 |
团委 |
团委副书记 兼权益部部长 |
共青团员 |
兼职 |
朱梦雨 |
团委 |
团委办公室主任 大学生艺术团指导教师 |
中共党员 |
是 |
吕浩然 |
团委 |
团委组织部部长 学生团体联合会秘书长 |
中共党员 |
是 |
王立鑫 |
团委 |
团委宣传部部长 广播电台指导教师 |
中共党员 |
是 |
2021年按在校生人均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拨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。
以上自评公开内容如有不实情况,可发送邮件至安徽省学联秘书处邮箱2354000012@qq.com或全国学联秘书处邮箱xuelianban@126.com反映。
附件1:/UploadFile/file/20211207/20211207114549584958.pdf